俄羅斯外資企業倒閉 工人生計受重創

image

十年前,坦克工廠工頭霍爾穆曼斯基克(Igor Kholmanskikh)承諾普京,自己會帶同公司上下為「俄羅斯穩定」而奮鬥,以此向普京獻媚。保守的俄羅斯工人對霍爾穆曼斯基克的說話極為推崇,將普京視為經濟和政治巨變中的依仗,隨時預備為普京作戰到底。 去到現在,這種維穩的說辭已經被視為不理性的狂熱情緒——工人的日常生活每時每刻都在崩壞,他們清楚應該怪罪的明顯不是「多口」的反戰示威者,而是侵略他人國土的本國政府。 戰爭下的俄羅斯企業 戰前,大型工廠定期出糧,給予合法勞工待遇,就算薪金不高,工人尚算可以忍受。然而,現時歐美的制裁、物流鏈斷裂等戰爭代價重創俄羅斯重工業,當中最受打擊的是汽車製造業。由於汽車製造業高度依賴歐美投資、零件和技術,在戰爭爆發的頭幾個月,它的生計已受嚴重打擊。根據Rosstat截至8月的數據,客車的生產量下降了七成,而汽車行業的職位空缺下降了近一半。跨國公司旗下的汽車廠已經停工或無限期停產,工人被逼放無薪假,只獲得應得的部分報酬。本來汽車製造業工人的生活算是藍領中較優渥的,現在只能拮据過活。 當地的工會組織者米哈伊爾(化名)指開戰後,聖彼得堡的外資汽車工業生計受重挫:豐田汽車(日資)已經倒閉;日產汽車(日、法)、現代汽車(韓資)閒置中,上述公司的工人只拿到原本工資的三分二,即每月約五萬至六萬盧布。物價上漲,工人怨聲載道,更面對須貸款過日的壓力,工人不會再去旅行、渡假,例如到索契、土耳其或克里米亞,因為他們完全付不起錢。 俄羅斯工人正面對隱藏性失業 (Hidden Unemployment),而失業人口將會逐漸湧現——在擴日持久的戰爭下,外資工廠不太可能恢復生產,也不會有其他國外投資者購買俄羅斯資產。 位於陶里亞蒂的俄羅斯汽車製造公司AvtoVAZ,其處境則稍微好一點:它在戰前原屬法國雷諾集團 (Renault),剛在五月國有化。本來在開戰頭幾個月,在外國零件供應商的抵制下,這個擁有3萬員工的俄羅斯最大汽車製造廠因芯片短缺而停工,預料持續到今個夏季;其工人失去了低微的薪金,約3、4萬盧布。為了生計,有些參與了一些當局的社區項目,例如剪草、為道路上油漆、砍伐枯;有些成為外賣員;更有人因而想入伍。位於伊熱夫斯克的分公司解雇了2,000人,佔六成員工,以此避免總部大規模裁員。 不過,AvtoVAZ在夏天建立了新的供應鏈(來源不明),總部恢復生產,更宣布招聘4,000千名員工。有員工指公司無法生產許多汽車模型,不過仍能繼續生產。他們現在按三班制工作(以日夜休方式,以三個固定班組輪休,每一班組輪12小時後交班),有人則被強制休假,獲原本三分二的薪水,另外市政府支付社區服務的費用,所以他認為待遇尚可接受。 其他依賴進口零件的製造業如造船廠,其情況與汽車製造業類似。位於聖彼得堡的大造船廠所需的焊機、電纜管道、電纜束等均為進口,有員工指他們現在只能以本地次等的焊接機,代替原來焊接精準的進口貨,這令他們的生產效率下降,工傷風險增加。例如最近一艘拖漁船著火,起火原因是他們使用了一款本地膠水代替原來進口的不易燃膠水。基於他們行績效獎勵制,他們的薪金也因而滑落。造船廠甚至開始剋扣承包商的工資。現在,他們靠政府的軍事訂單為生,例如修理波羅的海的破冰船、海軍軍艦和拖漁船,但工人仍感朝不保夕。 軍工廠的工人是例外。鄂木斯克設多個軍工廠,米哈伊爾指鄂木斯克運輸機器製造廠正招聘600個工作崗位,而輪胎廠則有2,000個職位空缺,全城貼滿了招聘廣告;韃靼斯坦也面對一樣情況,國防部門以八萬至十二萬盧布高薪聘請工人和工程師,給予各種福利,更容許軍隊延遲支薪。另一方面,一旦未完成國防部門的要求,政府立法規管軍工廠工人每日須額外強制勞動四小時,以及不可請假。